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资源管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从事森林资源管理、调查、规划、设计、监测及评价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Title: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Termi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3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553-2008《森林资源管理 术语》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管理领域中常用的术语及其定义。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森林覆盖率
定义为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这一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程度。例如,若某地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其中有30平方公里为森林,则森林覆盖率为30%。
2. 林分密度
表示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或冠幅投影面积的比例。它反映了森林内部植物的密集程度。例如,在一片1公顷的林地中,如果每平方米平均有5株树,则其林分密度为5000株/公顷。
3. 龄级
根据树木年龄划分的等级。通常将树木分为幼龄、中龄和老龄三个阶段。龄级的划分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森林经营措施,比如幼龄林需要更多的抚育工作。
4. 森林蓄积量
指一定区域内所有森林中活立木的材积总量。它是评估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参数之一。例如,一片森林的总蓄积量为10万立方米,意味着这片森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5. 公益林
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森林区域。这类森林不得随意采伐,主要用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例如,水源涵养林就属于典型的公益林类型。
6. 商品林
与公益林相对,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或其他林产品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森林类型。这类森林可以合理采伐并进行商业化利用,但需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7. 森林健康状况
描述森林生态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标准。健康的森林应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的物种组成以及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当出现病虫害或者人为破坏时,森林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
以上是对DB44/T 553-2008中部分关键术语的深入解析,这些概念对于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