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春小麦品种通麦2号的种子质量要求、栽培技术、收获和贮藏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通麦2号春小麦的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
Title:Spring Wheat Tongmai No.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718-2008 春小麦 通麦2号》是青海省针对春小麦品种“通麦2号”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通麦2号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植物学特征
1. 株高:通麦2号株高范围为75-90厘米。这一高度适中,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支撑力,又便于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
2. 穗部形态:穗长7-9厘米,穗粒数35-45粒。穗型紧凑,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
3. 籽粒性状:籽粒椭圆形,千粒重35-40克。较大的千粒重表明通麦2号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二、生物学特性
1. 生育期:全生育期110-115天。适中的生育期有利于避开极端气候影响,确保作物正常成熟。
2. 抗逆性:抗寒性强,耐旱性较好。这些特性使其在青藏高原等特殊生态区域具备广泛的种植适应性。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上旬至中旬。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2. 种子处理:播前晒种1-2天,并用种衣剂包衣。此措施可促进种子活力,预防病虫害。
3. 施肥管理:每公顷施纯氮量120-150公斤,磷肥75-100公斤。合理施肥能平衡养分供给,提高肥料利用率。
以上内容是标准中的核心部分,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提升通麦2号的种植效益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