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眼镜验光配镜服务的基本要求、人员要求、设备要求、操作规程、质量要求和服务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从事眼镜验光配镜服务的企业和机构。
Title:Quality Specification for Spectacle Optometry and Dispensing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970-2007《眼镜验光配镜服务质量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眼镜验光配镜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验光”、“配镜”等专业术语的含义。“验光”是指通过客观和主观检查确定屈光状态的过程;“配镜”则是指根据验光结果选择合适的眼镜架、镜片并进行加工装配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服务流程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
验光服务要求
1. 验光环境:验光室应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避免强光直射验光者的眼睛。室内温度适宜,保持安静无干扰。这有助于获得准确的验光数据。
2. 验光设备:使用的验光仪器需定期校准维护,确保其精度。验光师在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 验光程序:包括初步检查(如视力测试)、详细检查(如散瞳验光)以及复核确认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配镜服务要求
1. 镜片选择:根据验光结果和个人需求推荐适合的镜片材质、度数及附加功能(如防蓝光)。强调个性化服务,充分考虑佩戴者的舒适度与健康保护。
2. 镜架调整:镜架安装后需仔细调整鼻托高度、镜腿长度等参数,确保佩戴时既美观又舒适。同时要检查镜片与镜框之间的契合程度,防止松动或偏移。
3. 售后服务: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免费维修服务,对于因非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客户档案记录每次服务详情,便于追踪管理。
培训与考核
规定验光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培训内容涵盖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定期组织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以上是对DB37/T 970-2007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有所帮助。严格遵守该标准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还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