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凌云白毫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凌云白毫茶。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Lingyun Baihao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329-2017《地理标志产品 凌云白毫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凌云白毫茶的生产、加工和质量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行政区域内,按照特定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生产方式生产的凌云白毫茶。这明确了凌云白毫茶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确保只有在凌云县特定环境下种植和加工的茶叶才能冠以“凌云白毫茶”的名称。
二、术语和定义
1. 凌云白毫茶:指以凌云县境内种植的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加工而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绿茶。
2. 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影响茶叶生长的关键因素。凌云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适宜茶树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这是形成凌云白毫茶特有品质的基础。
三、产地环境要求
1. 海拔:凌云白毫茶产地应位于海拔300米至1200米之间。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积累,提高茶叶品质。
2. 土壤: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pH值在4.5至6.5之间。这种酸性土壤富含有机质,能够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
3. 气候:年平均气温18℃至22℃,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充足的降水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四、栽培管理
1. 茶园建设:新茶园应选择坡度不超过25°的缓坡地,合理规划行距和株距,保持适当的通风透光条件。
2.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年施用有机肥不少于1000公斤/公顷。适量施肥可以促进茶树健康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3. 病虫害防治:采取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五、采摘与初制
1. 采摘时间:春茶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开始采摘,秋茶则在寒露节气后进行。不同季节采摘的茶叶具有不同的风味特点。
2. 鲜叶分级:根据鲜叶的嫩度和大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几个等级。嫩度高的鲜叶制作出的茶叶品质更佳。
3. 杀青:采用滚筒式杀青机或锅炒杀青法,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防止茶叶出现焦边现象。杀青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之一,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六、产品质量要求
1. 感官指标:凌云白毫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完整。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7.0%,总灰分≤6.5%,水浸出物≥36.0%。这些指标反映了凌云白毫茶的基本理化性质,保证了其内在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卫生指标:铅含量≤5.0mg/kg,六六六残留量≤0.2mg/kg,滴滴涕残留量≤0.2mg/kg。严格控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七、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按照GB/T 23776的规定执行;理化检验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卫生检验依据GB 2762等相关规定开展。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手段,确保每一批次凌云白毫茶都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八、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1. 标志:产品外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并加贴地理标志专用标识。
2. 包装: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材料进行包装,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3.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防挤压,避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4. 贮存:成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异味源,堆放时要离地面至少20厘米,堆垛高度不超过3米,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处理不合格品。
九、附录
附录部分提供了关于凌云白毫茶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等方面的补充信息,帮助生产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内容。同时,还列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便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总之,《地理标志产品 凌云白毫茶》这一标准从产地环境、栽培管理到加工制作等多个方面对凌云白毫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旨在维护和提升凌云白毫茶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选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