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牙鲆放流增殖的技术要求,包括苗种选择、运输、放流场地选择、放流时间、放流方法及效果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开展的牙鲆放流增殖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lease Enhancement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718-2007《牙鲆放流增殖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牙鲆放流增殖的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
1. 亲鱼选择:标准要求亲鱼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体长应在25cm以上,体重在400g以上。这确保了亲鱼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和繁殖能力。
2. 苗种培育:苗种培育池需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不低于5mg/L。温度控制在18℃至22℃之间,盐度范围为25‰至30‰。这些条件有助于提高苗种的存活率和健康状况。
3. 放流规格:放流的牙鲆苗种体长应达到6cm以上,体重在3g以上。这样的规格可以增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几率。
4. 放流时间与地点: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放流,避开极端天气条件。放流地点应选择水流平缓、饵料丰富且无工业污染的海域。
5. 监测与评估:放流后需定期监测牙鲆的生长情况及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放流效果。通过数据分析调整后续放流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增殖目标。
以上内容为核心技术要点,遵循该标准可有效提升牙鲆放流增殖的成功率,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