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的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规格、栽植技术和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的造林活动及相关生态恢复工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ation in Loess and Stone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ern Ningx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宁夏南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土石质山区造林面临诸多挑战。《DB64/T 203-2007 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技术规程》为该区域的造林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造林前的准备工作方面,规程强调了土壤调查的重要性。要求对造林地进行详细的土壤类型、质地及养分状况分析,以便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树种。例如,对于贫瘠且保水能力差的土壤,建议优先选用耐旱性强、根系发达的乡土树种。
其次,在造林设计环节,规程提出了合理布局的原则。提倡采用混交林模式,即不同种类树木合理搭配种植,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同时,明确指出造林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乔木造林密度控制在每公顷1100至1600株之间。
再者,关于造林施工的技术要点,规程特别提到苗木质量是确保造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规定用于造林的苗木必须达到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检疫检验,防止病虫害传播。此外,还详细说明了整地方法、栽植深度以及抚育管理措施等具体操作规范。
最后,在后期管护阶段,规程要求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包括定期巡查、及时补植缺苗、防治病虫害以及适时修枝整形等内容。特别是在幼林期要加强灌溉施肥,促进苗木健康成长;成林后则注重林分结构调整,维持良好的森林结构。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64/T 203-2007 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技术规程》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护都给出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造林成效,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