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生产。
Title:Rice Drought Nursery and Sparse Plant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2465-2007《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技术操作。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规程适用于新疆地区水稻的旱育稀植栽培。这一条明确了该规程的应用区域和对象,强调了其地域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旱育稀植:在无水层条件下培育秧苗并采用稀疏种植的方式进行水稻栽培。
这一定义为整个规程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旱育”与“稀植”的核心概念。
3. 品种选择
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例如,“新稻10号”等。
此条文强调了品种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 育秧准备
- 育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
- 育秧前要进行土壤翻耕,施足基肥,确保土壤疏松肥沃。
这一条文具体指出了育秧田的选择标准和准备工作,为后续的育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5. 播种
- 播种时间为4月上旬至中旬,每平方米播芽谷量为150~200克。
- 播种后覆盖细土,厚度为0.5~1厘米,并适当镇压。
本条文规定了播种的时间和密度,以及播种后的管理措施,有助于保证出苗率和秧苗健壮生长。
6. 田间管理
- 在秧苗3叶期时,结合除草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尿素5公斤。
- 分蘖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促进分蘖。
田间管理是确保水稻高产的关键环节,本条文详细说明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包括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7. 收获
当稻穗变黄、籽粒饱满时即可收获,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收获时间的确定直接影响到稻谷的质量和产量,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以上是对DB65/T 2465-2007《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这些内容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的全过程,为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