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恶性毒草狼毒的防治原则、调查方法、防治措施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草地狼毒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Euphorbia in Grasslands - Wolf's Ba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地恶性毒草——狼毒防治技术规程》(DB63/T 659-2007)是青海省针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狼毒这一恶性毒草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狼毒的危害性评估
条文内容:狼毒是一种有毒植物,其根、茎、叶均含有毒素,对牲畜具有严重危害。
解读:狼毒不仅影响牧草的正常生长,还威胁到家畜健康,误食后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在草原管理中需高度重视其防控工作。
2. 防治原则
条文内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生物、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解读:单一的防治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应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例如,通过种植抗病性强的牧草来减少狼毒生存空间;使用低毒高效的除草剂控制种群数量;同时利用机械手段清除零星分布的植株。
3. 生物防治方法
条文内容:推广使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抑制狼毒生长。
解读: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体实施时可选择经过试验验证有效的天敌物种,并建立稳定的种群结构以长期发挥作用。
4. 化学防治技术
条文内容:推荐采用高效低残留的除草剂,在每年春季或秋季进行喷洒作业。
解读:选择合适的时机施药至关重要,此时狼毒处于生长期初期或休眠期前,吸收药物能力较强。此外,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浓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及生态失衡。
5. 物理清除措施
条文内容:对于零散分布的小面积区域,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处理。
解读:虽然效率较低但针对性强,特别适用于难以采用机械化作业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在拔除过程中要确保将整个根系取出,防止再生长。
6. 监测与评估体系
条文内容:定期开展草地生态系统监测,记录狼毒发生动态变化情况。
解读: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有助于及时掌握狼毒扩散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数据可以评价各项防治措施的实际成效。
综上所述,《草地恶性毒草——狼毒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针,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努力实现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