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封山(沙)育林的技术要求、实施方法、管理措施及效果监测。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封山(沙)育林工程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and Sand Sealing Cultivation - DB15T 283-2007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83-2007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封山(沙)育林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风沙危害严重的区域。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度大,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生态修复。
2. 术语定义:
- 封山(沙)育林:指在特定区域内采取措施禁止人为活动对自然植被的干扰,促进原有植被恢复或新植被形成的过程。
- 封禁期:指为实现植被恢复而设定的禁止放牧、砍伐等一切可能破坏植被行为的时间段。
3. 规划与设计:
- 在实施封山(沙)育林之前,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 规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划分、目标设定、资源配置、监测评估体系建立等。
4. 封禁措施:
- 设置围栏或其他物理障碍物以阻止牲畜进入。
- 对于人口密集区,还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 必要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手段如补植苗木等方式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5. 后期管理:
- 定期巡查维护设施完好性,并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 鼓励社区参与共同管理和监督机制建设。
6. 成效评价:
- 使用科学方法定期监测植被覆盖率变化趋势及生物多样性水平。
- 比较实施前后数据,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以上是对《DB15/T 283-2007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度解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