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牧草青干草调制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储存条件。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牧草青干草的生产与储存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rass Ha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686-2007《牧草青干草调制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牧草青干草的调制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青干草”的定义为:通过自然晾晒或人工干燥方式将新鲜牧草水分含量降至适宜水平(通常为14%-18%)后制成的产品。这一定义强调了青干草制作的核心在于控制水分含量,以确保其保存期限和营养价值。
2. 采收时期
标准规定牧草应在营养生长旺盛期至开花初期采收。此时植物体内养分积累最多,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例如,豆科牧草应在盛花期前采收,禾本科牧草则在抽穗期至开花初期采收。
3. 采收方法
- 机械采收:推荐使用割草机进行作业,留茬高度应控制在5-10厘米之间,避免损伤根系影响下一年度产量。
- 人工采收:对于小面积种植区域可采用手工收割方式,但需注意操作轻柔,防止叶片脱落。
4. 摊晒与翻动
摊晒时应将牧草均匀铺开,厚度不超过10厘米,并定期翻动以加速干燥过程。翻动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直至达到目标含水量。此步骤对保持牧草颜色、减少营养损失至关重要。
5. 贮存条件
成品青干草应储存在通风良好、防潮避雨的地方,堆垛高度不宜超过2米。同时要定期检查是否有霉变现象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6. 质量检测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成品进行抽样检测,主要包括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纤维素含量等指标。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产品的品质状况,也为后续饲喂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采收到最终储存全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技术要求,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遵循本标准不仅能提升牧草青干草的整体质量,还能有效延长其保质期并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