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晶体硅光伏双玻组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晶体硅太阳电池为发电单元,采用双面玻璃封装结构的光伏组件。
Title: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Double-Glass Modu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TK04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晶体硅光伏双玻组件的新旧标准差异分析——以耐湿冻性能为例
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晶体硅光伏双玻组件的标准不断更新优化。相较于旧版TZZB 3541-2019,新版TZZB 3541-2023对耐湿冻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具体。本文将围绕这一变化展开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耐湿冻性能要求的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耐湿冻性能主要通过简单的循环测试来评估组件的抗环境应力能力,但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温度范围和循环次数。而在新版标准中,耐湿冻性能被细化为以下几点:
1. 循环次数从原有的25次增加到50次;
2. 温度范围由原来的-40℃至85℃调整为-45℃至85℃;
3. 引入了更严格的外观检查标准,要求组件表面不得出现明显裂纹或分层现象。
这些调整意味着企业需要确保双玻组件具备更强的抗热胀冷缩能力和更高的密封性,以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长期运行需求。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满足新版标准对耐湿冻性能的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 材料选择
选用高质量的玻璃和封装材料至关重要。双玻组件通常采用超白钢化玻璃,其透光率高且强度大。同时,EVA胶膜需具备良好的粘结力与耐老化特性,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能。
# 2. 工艺控制
在组件制造环节,应加强对焊接工艺、边框安装及接线盒固定等关键工序的质量管控。特别要注意避免因焊接不均导致的内部应力集中问题,以及接线盒密封不良引发的水分侵入风险。
# 3. 测试验证
在产品出厂前,必须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耐湿冻试验。试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组件在不同温度区间内的表现,并记录每次循环后的状态变化。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总结
新版TZZB 3541-2023通过提高耐湿冻性能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晶体硅光伏双玻组件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只有充分理解并落实这些新规定,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