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米食味鉴评的术语和定义、鉴评人员要求、样品处理、鉴评程序和结果表示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稻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
Title:Rice Flavor Evalu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米食味鉴评方法》(DB50/T 236-2006)是重庆市地方标准,用于评价稻米的食用品质。以下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区域内生产的稻米及其加工制品的食味品质评价。这表明该标准主要针对重庆本地稻米,确保其食味品质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2. 术语和定义
- 食味品质:指稻米在蒸煮后食用时的综合感官特性,包括气味、适口性、滋味等。
- 蒸煮试验: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稻米进行蒸煮处理,以模拟实际烹饪过程。
3. 样品制备
- 取样量为每品种不少于1千克,且需随机抽取。样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光照和异味污染。
- 样品应在蒸煮前至少放置24小时,确保水分均匀分布。
4. 蒸煮条件
- 水米比通常设定为1:1.5至1:2之间,具体根据稻米品种调整。
- 蒸煮时间为20-30分钟,采用高压锅或普通电饭煲均可。
- 蒸煮完成后,米饭需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进行品尝。
5. 感官评定
- 色泽:观察米饭的颜色是否洁白、有光泽。
- 气味:闻其是否有自然的稻香,无异味。
- 适口性:评价米饭的软硬度、粘性和弹性。
- 滋味:品尝米饭的味道是否鲜美、甘甜。
6. 评分标准
各项指标按百分制打分,总分为各项得分之和。其中,适口性占50%,滋味占30%,色泽和气味各占10%。
7. 结果报告
- 测试结束后,应记录所有参评人员的评分,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 结果应明确标注样品名称、测试日期及参与人员名单。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50/T 236-2006标准从样品准备到最终评定都有一套严谨的操作流程,旨在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为稻米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