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丹参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丹参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检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alvia Miltiorrhiza Qu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456-2006《丹参质量技术规范》是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用于指导丹参药材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丹参药材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适用于河南省境内生产的丹参药材。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9630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等。这些引用文件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质量要求
1. 外观:丹参药材应呈圆柱形或略弯曲,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
2. 断面:断面黄白色至浅棕色,木部发达,导管束明显。
3. 气味:具有特殊香气,味微苦。
4.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
5. 总灰分:不得超过6.0%。
6. 浸出物:不得少于20.0%。
试验方法
- 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进行水分含量测定。
- 灰分测定:按照GB/T 1987中药灰分测定法执行。
- 浸出物测定:使用乙醇作为溶剂,通过回流提取法测定浸出物含量。
检验规则
- 每批产品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 抽样按GB/T 19630规定执行,样品数量不少于500g。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 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清洁干燥。
-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
- 贮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5%。
以上内容是对DB41/T 456-2006标准中关键部分的解读,旨在确保丹参药材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