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韭黄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韭黄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eek Yellow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304-2005《韭黄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标准,规定了韭黄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内容。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产地环境要求
- 标准指出,韭黄生产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肥沃的地方。土壤pH值宜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些条件有助于保证韭黄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2. 栽培技术
- 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晒种和浸种,以提高发芽率。播种时行距一般为20厘米左右,株距保持在10厘米左右。此外,还强调了适时追肥的重要性,通常在苗期和旺盛生长期分别施用一次肥料,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使用。
3. 病虫害防治
- 标准提倡采用农业措施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例如,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病害积累;同时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安全。
4. 采收
- 当韭黄长到一定高度(一般为30-40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此时温度较低,有利于保持产品质量。采收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残株,防止病菌滋生。
以上是对DB45/T 304-2005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韭黄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