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花杂交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本繁殖技术要求、制种技术要求及种子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棉花杂交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Cotton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482-2005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对棉花杂交种子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了其中的关键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种子生产前准备
1. 隔离区设置:规定隔离区距离普通棉田至少300米以上。这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污染,确保杂交种子纯度。实际操作中需要实地考察地形地貌,合理规划隔离区范围。
2. 亲本选择与处理:要求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自交系作为亲本,并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亲本种子质量直接影响最终种子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从正规渠道采购,并做好发芽试验。
母本播种
3. 播期确定:母本播种期应比父本早7-10天。这样可以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提高授粉效率。具体播期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通常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为宜。
4. 播种密度:建议每亩播种量控制在0.5公斤左右,行距60厘米,株距15厘米。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但过密会导致植株间争肥争水问题。
父母本同期播种
5. 同步管理:父母本同期播种时要统一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特别是在苗期加强水肥供应,促进幼苗健壮生长,为后续授粉创造良好条件。
6. 去杂去劣:在第一片真叶展开至三叶一心期间,彻底清除母本田中的非目标品种植株。这项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杂交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授粉管理
7. 人工辅助授粉:当父母本花开放率达到50%以上时开始人工辅助授粉。每天上午9:00-11:00进行最佳,每次授粉后要及时清理残花,避免影响后续授粉效果。
8. 病虫害防治:整个生育期内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特别要注意防治棉铃虫、红蜘蛛等主要害虫。
收获与加工
9. 适时收获:当母本植株大部分棉铃开裂时即可收获。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种子质量和产量。
10. 脱绒处理:收获后的棉籽应及时进行脱绒处理,去除杂质和短绒,保持种子清洁度。脱绒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种子损伤。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高棉花杂交种子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种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