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罗汉果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无公害罗汉果的生产与管理。
Title:Non-environment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uo Han Gu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61-2004《无公害农产品 罗汉果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罗汉果的种植过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要求
标准指出,罗汉果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5.5至7.5之间,且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一要求是为了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肥力和透气性,有利于罗汉果的健康生长。
2. 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每亩地种植约300株左右为宜。此外,还应注意适时修剪枝叶,以促进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施肥时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徒长。
3.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以及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初期可以使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中期可喷洒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来控制害虫数量;必要时才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4. 收获与贮藏
关于收获时间的选择,标准建议根据果实的颜色变化及干物质积累情况来判断最佳采摘时期。通常情况下,当果实表面呈现黄色或橙红色,并且手感坚实即可采收。收获后的罗汉果需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防止霉变。储存环境要求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0%。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无公害农产品 罗汉果生产技术规程》从环境选择到具体操作细节都做出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提高罗汉果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产量,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