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原种、良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种子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花生原种、良种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eanut Original Seed and Improved Seed Production Technical Operation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5-2004《花生原种、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花生原种和良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亲本种子要求、繁殖程序、田间管理、收获及检验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亲本种子要求
- 种子纯度:亲本种子的纯度应达到98%以上。这意味着在每100粒种子中,至少有98粒是符合该品种特性的种子,这对于保证后代的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 健康状况:种子不得携带检疫性病虫害。这不仅有助于防止病虫害传播,还能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
繁殖程序
- 隔离措施:繁殖区周围需设置隔离带,宽度不少于2米。隔离带可以有效避免异花授粉导致的品种混杂问题,确保种子的纯正性。
- 播种时间:春播应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5℃时进行,秋播则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时期。合理的播种时间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田间管理
- 密度控制: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调整,一般行距为30~40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适当的种植密度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 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适时适量。灌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特别是在开花下针期和荚果膨大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果实发育。
收获与检验
- 收获时机:当70%以上的荚果果壳硬化且颜色变深时即可收获。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 质量检测:收获后的种子需要进行发芽率、净度、水分含量等多项指标检测。合格的种子才能作为原种或良种使用。
以上内容是对DB11/T 235-2004中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花生育种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严格遵守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花生种子的质量,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