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机器人用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用额定功率不大于22kW的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C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Servo Motors Used in Industrial Rob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K8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伺服电机是实现精准控制的核心部件。TZZB 3470-2023《工业机器人用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标准对这一关键组件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中关于“振动限值”规定的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振动限值的变化与意义
在旧版标准(假设为TZZB 3470-2018)中,对于工业机器人用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振动限值规定较为宽松,主要考虑的是通用型电机的设计准则。然而,在新版标准TZZB 3470-2023中,这一限值被大幅收紧,旨在更好地适应工业机器人高精度、高速度的工作需求。
# 新旧版本对比
- 旧版:振动加速度限值设定为1.5 m/s²。
- 新版:振动加速度限值降低至0.8 m/s²。
这种变化反映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对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更高追求,尤其是在长时间连续运行条件下,过大的振动可能导致机械结构疲劳甚至损坏。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确保伺服电机符合新版标准中的振动限值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设计参数
- 选择低惯量转子设计,减少旋转质量带来的离心力效应。
- 使用高质量的轴承系统,提高运转平稳性。
2. 严格制造工艺
- 精确控制定子绕组绕制过程,避免因绕组松紧不一致导致的电磁振动。
- 对转子进行动平衡测试,确保其在高速运转时保持良好平衡状态。
3. 动态性能检测
- 在出厂前进行全面的动态特性测试,包括但不限于空载和负载条件下的振动幅值测量。
-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控电机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工业机器人用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整体性能,满足新版标准中更为严格的振动限值要求,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