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油桐尺蠖的测报调查方法和防治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茶油桐尺蠖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Forecasting and Control of Tea Oil Tong Caterpilla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29-2003《茶油桐尺蠖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茶油桐尺蠖的监测、调查以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以下为标准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
监测与调查
1. 调查时间:每年从3月开始至10月结束,分多次进行调查。这是因为茶油桐尺蠖在春季到秋季期间活动频繁,需要持续关注其动态。
2. 调查范围:包括所有种植有油茶树的区域。这确保了无论是在大面积种植园还是零散分布的油茶林,都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害虫问题。
3. 调查方法:
- 样地设置:每公顷设置5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为1平方米。
- 诱捕器使用:采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捕器,在夜晚开启诱捕成虫。
- 人工检查:定期检查油茶树叶背面及嫩梢部位是否有幼虫存在。
防治技术
1. 物理防治
- 清除枯枝落叶:冬季修剪时彻底清除病虫枝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
- 设置障碍物:在田间周围埋设塑料薄膜或其他不透水材料作为屏障,阻止幼虫迁移。
2. 化学防治
- 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如每株平均有幼虫5头以上)时即可用药。
- 推荐使用的农药包括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如Bt乳剂等,避免使用高残留化学药剂。
3.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控制种群数量,例如释放赤眼蜂来寄生卵粒。
- 增加植被多样性以吸引更多自然天敌栖息。
4. 农业措施
- 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 及时采摘成熟的果实,减少害虫繁殖场所。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茶油桐尺蠖的危害程度,保障油茶生产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差异,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