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滇黄精绿色药材产地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包装、贮存和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滇黄精绿色药材的产地加工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rigin Processing of Green Medicinal Materials - 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滇黄精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其产地加工过程中,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对于确保药材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以TYNZYC 0116-2023《绿色药材 滇黄精产地加工技术规程》为例,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干燥工艺”这一关键环节上的变化,进行深入解析。
干燥工艺的新旧版本差异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滇黄精的干燥方式主要依赖自然晾晒,强调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干燥效果的影响,并要求定期翻动以保证均匀干燥。然而,这种方法受天气条件制约较大,尤其是在雨季或阴天时难以保证质量稳定性。
相比之下,TYNZYC 0116-2023版标准引入了更为先进的热风干燥技术作为推荐的干燥方式之一。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热风干燥的具体参数,如进风口温度控制在45°C至55°C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下,以及整个干燥过程的时间安排(通常为8至12小时)。这些具体指标不仅提高了干燥效率,还有效避免了传统晾晒可能带来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此外,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对干燥后产品质量检测的要求,包括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且无明显霉变现象。这进一步保障了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应用上述干燥工艺标准,生产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 设备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热风干燥机,确保设备能够精确调控温度和湿度。
2. 原料准备:在干燥前,应对采集回来的滇黄精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并适当切片以便于后续加工。
3. 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参数设置机器运行参数,并安排专人负责监控整个干燥过程。
4. 质量检验:干燥结束后,按照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各项指标达标后再入库储存。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不仅可以提升滇黄精的生产效率,还能显著改善其品质,满足现代医药市场的需求。这也体现了新版标准相较于旧版更加科学合理的特点,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