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鳗鲡养殖池塘的选址、建设、水质管理、苗种放养、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鳗鲡养殖池塘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el Pond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27-1999《鳗鲡养殖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对鳗鲡养殖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池塘准备:标准要求池塘在放养前需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这包括清除淤泥、曝晒池底以及使用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2. 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对于鳗鲡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标准建议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pH值和氨氮含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质。例如,在高温季节应增加换水量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3.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策略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标准指出应根据鳗鲡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并且要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同时强调了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避免因饲料变质导致鳗鲡生病。
4. 病害防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标准提倡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降低病害发生率,比如控制养殖密度、保持良好水质等。当出现病害时,则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切勿滥用抗生素。
5. 日常管理:日常巡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养殖人员应当每天检查池塘状况,观察鳗鲡活动情况及摄食状态。此外还应注意记录各项生产数据,便于日后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6. 捕捞与运输:在捕捞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机械损伤。运输环节则需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并维持适宜的温度条件,以保证鳗鲡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
以上就是关于DB32/T 327-1999《鳗鲡养殖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部分关键条款的具体解释说明。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