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药材乌天麻种苗(白头麻)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源选择、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储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药材乌天麻种苗(白头麻)的生产及管理。
Title:Green Medicinal Materials: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Gastrodia Elata Seedlings (White-head Rhizom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备受关注,其中《TYNZYC 0111-2023绿色药材 乌天麻种苗(白头麻)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乌天麻种苗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以“环境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为例,分析新旧版本标准的差异,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乌天麻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药材的品质。在旧版标准中,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需要选择“无污染、无病虫害”的地块,但并未给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和监测手段。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土壤pH值应在5.5至6.5之间,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并且要求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土壤重金属检测,确保铅、镉等有害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限值。
这种变化体现了从定性描述向定量管理的转变,更加科学严谨。那么,在实际应用时,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呢?首先,对于土壤pH值的调控,可以通过施加石灰或硫磺来调整酸碱度。例如,当土壤偏酸时,可以撒播适量石灰粉,搅拌均匀后翻耕;若偏碱,则可使用硫磺粉处理。其次,关于空气湿度的维持,可以通过灌溉系统实现精准补水,同时结合遮阳网减少蒸发量。最后,定期开展土壤重金属检测,应选用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完成采样与分析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TYNZYC 0111-2023》通过细化环境控制要求,为乌天麻种苗培育提供了更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药材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