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辣椒膜下滴灌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辣椒膜下滴灌机械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Pepper under Mulch Drip Irri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649-2022《辣椒膜下滴灌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甘肃地区辣椒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与机械化操作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播种前准备
在播种之前,需要确保土壤具备良好的耕作条件。根据标准要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5%,pH值应在6.5至7.5之间。此外,还应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并结合施用基肥,推荐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不少于30吨或商品有机肥不少于15吨,同时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约750公斤作为基肥。
2. 覆膜与滴灌系统安装
覆膜时需选用厚度为0.008毫米以上的聚乙烯地膜,保证其透光性和保温性能良好。在铺设地膜的同时要同步安装滴灌带,通常情况下每隔50厘米铺设一条滴灌带,滴头间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确保水分均匀分布到整个植株根系区域。
3. 种子选择与播种
选择抗病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是成功种植的基础。标准建议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进行育苗,每个穴孔内播撒2-3粒种子即可。当幼苗长至4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定植,定植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种植6-8株。
4. 灌溉管理
滴灌系统的运行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尤其是在辣椒生长初期和开花结果期更要注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标准规定,在辣椒定植后7天内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每次灌溉量约为10毫米;进入生长期后则调整为每两天一次,每次灌溉量增加至15毫米;而在采收前一周停止灌溉以防裂果现象发生。
5. 施肥方案
在整个生育周期内需要分阶段追肥三次:第一次是在辣椒定植后的缓苗期,此时主要补充速效氮肥促进幼苗快速恢复生长;第二次是在现蕾期,这时除了继续供给氮肥外还需适量添加磷钾肥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第三次则是在盛果期,重点在于补充钾肥以提高果实品质。
6. 病虫害防治
由于辣椒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侵袭,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标准指出,应当采取农业综合防控策略,包括轮作倒茬、清洁田园以及生物农药的应用等方法。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避免使用高毒、残留期长的化学药剂。
综上所述,《辣椒膜下滴灌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强调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提升甘肃地区辣椒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农户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