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牛主要疫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肉牛养殖场、养殖户及相关从业人员在肉牛疫病防控中的技术指导。
Title: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jor Diseases of Beef Cat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24-2020《肉牛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肉牛养殖过程中对主要疫病的综合防控。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预防措施
标准明确指出,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具体包括:1. 场区入口设置消毒池和更衣室,所有进入人员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并经过消毒处理;2. 牛舍内外定期清扫,保持清洁卫生,粪便日产日清,并集中无害化处理;3. 引入新牛时需隔离观察至少3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二、免疫接种
对于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重点疫病,标准要求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规定程序开展强制免疫。例如,犊牛出生后45-60日龄首次免疫口蹄疫苗,之后每年春秋两季加强免疫一次;成年母牛在产前45天左右接种布鲁氏菌病活疫苗。此外还强调疫苗储存运输全程冷链管理,确保免疫效果。
三、药物使用
标准规定不得滥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当确有必要用药时,应遵循“四不”原则:即不超量、不过期、不混用、不随意停药。同时要求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档案,包括给药时间、剂量、疗程以及休药期等信息,以便追溯核查。特别提到休药期内生产的牛肉不得上市销售,以保障食品安全。
四、监测与应急处置
养殖场需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定期开展抗体水平检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封锁,禁止无关人员进出,并及时上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五、人员培训
要求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疫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全员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内容涵盖常见疫病症状识别、消毒灭源方法、个人防护规范等方面,确保每个岗位都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该标准从多个维度全面规范了肉牛养殖过程中的疫病综合防治工作,为实现绿色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希望广大从业者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