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秋葵曲叶病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黄秋葵曲叶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kra Leaf Curl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242-2020《黄秋葵曲叶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广东省内黄秋葵种植过程中对曲叶病的绿色防控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绿色防控”、“曲叶病”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绿色防控”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采用生物、物理、农业措施等非化学手段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这一定义强调了防控过程中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2. 预防措施
- 合理轮作:标准建议与非茄科作物轮作至少两年以上,避免连作导致病原菌积累。这是基于病原菌在特定寄主植物上存活时间较长的特点。
- 清洁田园:要求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并集中处理,防止病原物扩散。这一步骤有助于减少初侵染源。
3. 监测预警
- 定期调查:规定在黄秋葵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苗期、开花期)进行田间调查,记录发病情况。通过连续监测可以准确把握病情发展趋势。
- 气象信息收集: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预测可能发生的病害风险等级,并据此调整管理策略。
4. 综合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推荐使用拮抗菌剂或天敌昆虫来抑制病原菌传播。比如利用蚜虫天敌控制由蚜虫传播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 化学防治:仅限于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同时提倡交替用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 物理防治:包括覆盖防虫网阻隔害虫进入以及高温闷棚处理等方法。
5. 田间管理
- 肥水管理:均衡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科学灌溉避免湿度过大引发病害。
- 修剪整枝:适时摘除下部老叶及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
6. 培训与宣传
强调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要点,增强其参与意识和执行力度。此外还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交流经验教训。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黄秋葵曲叶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从多个层面为有效防控黄秋葵曲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它不仅关注具体操作细节也注重长远规划,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