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小麦种植区域内的禾本科杂草防除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Gramineous Weeds in Wheat Fields (DB14/T 1089-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089-2015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麦田中禾本科杂草防除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冬小麦种植区的禾本科杂草防除工作。这意味着该规程主要针对山西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作物种植习惯制定。
2. 术语和定义:
- 禾本科杂草:指那些属于禾本科植物的非目标植物,它们会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
- 防除:包括预防和清除两个方面,即通过农业措施减少杂草的发生,同时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其消灭。
3. 防治原则:
- 综合治理: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杂草控制,如轮作倒茬、合理密植等农业措施,以及适时适量使用除草剂。
- 安全高效:确保使用的药剂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并能达到良好的防效。
4. 农业防治措施:
- 轮作制度:建议实行小麦与其他作物的轮作,特别是豆类作物,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特定杂草的发生率。
- 深耕深翻:秋季整地时应做到深耕深翻,破坏杂草根系,减少越冬杂草基数。
-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最佳播种时间,使小麦迅速生长,占据优势地位,抑制杂草生长。
5. 化学防治要点:
- 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依据杂草种类和生育阶段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品种。例如,对于节节麦可用甲基二磺隆,而对于野燕麦则可选用精噁唑禾草灵。
- 掌握施药时机:通常在杂草2-6叶期施药效果最佳,此时杂草较为幼嫩,抗药性较低。
- 正确配制药液: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配置药液浓度,避免过高造成药害,过低影响防效。
- 均匀喷雾:保证喷洒均匀,覆盖所有需要处理的区域,避免漏喷或重喷现象。
6. 注意事项:
- 在使用除草剂前要充分了解其特性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做好防护措施。
- 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可能会有不同的适应性,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
- 定期监测田间杂草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7. 附录部分:提供了常见禾本科杂草图片及其识别特征表,便于使用者快速准确地辨认目标对象;还列出了常用除草剂的有效成分含量、推荐剂量等信息供参考。
以上是对《DB14/T 1089-2015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与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开展杂草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