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GBT 26237.5-2023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GBT 26237.5-2023
    生物特征识别人脸图像数据数据交换格式信息技术标准
    15 浏览2025-06-06 更新pdf32.4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特征识别中人脸图像数据的交换格式、数据结构、编码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中人脸图像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交换。
    Title:Information technology - Biometric data interchange formats - Part 5: Face image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 封面预览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GBT 26237.5-2023
  • 拓展解读

    信息技术中的生物特征识别与数据交换格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逐渐成为信息安全和身份认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纹、人脸、虹膜等)或行为特征(如签名、语音等),为个人身份验证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而为了确保这些技术能够在不同系统间无缝协作,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格式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中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 GBT 26237.5-2023》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

    标准的核心内容与意义

    GBT 26237.5-2023 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系列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人脸图像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制定了统一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不仅明确了人脸图像数据的结构化表示方法,还对数据的分辨率、色彩模式、压缩算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加密措施,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这一标准的意义在于,它为不同厂商和机构之间的系统集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公安、金融、教育等行业中,人脸图像数据的共享和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系统的兼容性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而 GBT 26237.5-2023 的出台,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人脸图像数据的关键技术指标

    在 GBT 26237.5-2023 中,人脸图像数据的技术指标被细化为多个维度,包括但不限于:

    • 分辨率:标准规定了人脸图像的最小分辨率要求,通常为 640×480 像素以上,以确保图像细节清晰。
    • 色彩模式:支持 RGB 和灰度两种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 压缩算法:推荐使用 JPEG 或 JPEG 2000 等国际通用的压缩标准,同时兼顾图像质量和存储效率。
    • 隐私保护:要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协议(如 TLS/SSL),并限制非授权访问。

    这些技术指标不仅为数据交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例如,一些企业已经基于这些标准开发出更高精度的人脸识别算法,显著提升了系统的识别率。

    实际应用案例

    标准的实际应用可以从多个场景中得到体现。例如,在某大型银行的智能柜员机项目中,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客户身份验证。通过遵循 GBT 26237.5-2023 的规范,该银行成功实现了跨平台的数据互通,大幅提高了服务效率。据统计,该系统的误识率低于 0.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某城市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数据,结合 GBT 26237.5-2023 的标准,实现了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监控。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该系统成功识别并阻止了多起潜在的安全隐患事件。

    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 GBT 26237.5-2023 已经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人脸图像数据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 更高的识别精度: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 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从传统的安防领域扩展到医疗、零售等多个新兴领域。
    • 更强的数据安全性: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更加透明和可追溯的数据管理。

    总之,GBT 26237.5-2023 不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标准的普及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社会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和安全化。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信息技术 社会服务管理 三维数字社会 服务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4部分:服务受理 SJT 11548.4-2022

    信息技术 神经网络表示与模型压缩 第1部分:卷积神经网络 GBT 42382.1-2023

    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9部分:测试方法 GBT 37036.9-2023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实时以太网适配时间敏感网络技术要求 GBT 42561-2023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时间敏感网络配置 GBT 42586-2023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