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通信
  • YZT 0089.1-2004 明信片.第1部分:国内

    YZT 0089.1-2004 明信片.第1部分:国内
    明信片国内通信邮政规格
    18 浏览2025-06-06 更新pdf0.2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内明信片的尺寸、纸质、印刷及书写面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国内邮政业务中使用的明信片。
    Title:Postcards - Part 1: Domestic
    中国标准分类号:P58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 封面预览

    YZT 0089.1-2004 明信片.第1部分:国内
  • 拓展解读

    YZT 0089.1-2004明信片标准解析

    YZT 0089.1-2004《明信片.第1部分:国内》是中国邮政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国内明信片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流程。这项标准不仅涵盖了明信片的基本规格要求,还涉及了印刷质量、材质选择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内容。作为邮政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信片承载着文化传承与情感交流的功能,其标准化管理对于提升邮政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明信片标准的核心要素

    根据YZT 0089.1-2004的规定,国内明信片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 尺寸规格:明信片的标准尺寸为148毫米×100毫米(长×宽),允许误差范围为±2毫米。这一规定确保了明信片在寄送过程中的兼容性,避免因尺寸差异导致的分拣问题。
    • 纸质要求:明信片应采用不低于70克/平方米的铜版纸或胶版纸,以保证书写和打印效果清晰可辨。同时,纸张需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和防潮性能,以便长期保存。
    • 印刷质量:明信片上的文字和图案需清晰可见,色彩均匀,无明显色差。此外,印刷油墨应符合环保标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明信片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明信片作为一种传统的通信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例如,在每年的情人节、春节等节日里,许多人都会选择通过明信片向亲友表达祝福。据统计,2022年中国邮政共发行了超过500万枚节日主题明信片,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以生肖为主题的系列。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明信片能够承载丰富的视觉元素,如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这些图像不仅美化了明信片本身,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例如,黄山、西湖等著名景点都曾出现在明信片上,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明信片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明信片正逐渐融入更多现代元素。例如,近年来兴起的电子明信片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设计个性化的电子明信片,并将其发送给远方的朋友。这种方式既环保又便捷,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广泛欢迎。

    此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邮政部门也在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例如,一些地方邮政局推出了带有二维码功能的明信片,用户扫描后可以获取更多信息或参与互动活动。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邮政业务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结语

    YZT 0089.1-2004《明信片.第1部分:国内》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不仅规范了明信片的生产流程,还推动了邮政服务的现代化发展。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明信片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无论是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还是作为新兴科技的应用载体,明信片都将在中国邮政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YZT 0090.2-2003 邮政生产设备分类与编码规则.第2部分:运输装卸设备

    YZT 0088.1-2004 专用信封 第1部分:首日封和纪念封

    YZT 0088.4-2004 专用信封.第4部分:保价信封

    YZT 0090.1-2003 邮政生产设备分类与编码规则.第1部分:邮件处理设备

    YZT 0092-2003 邮政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第五册 装卸过桥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