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贮玉米中粗蛋白测定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及测定步骤。本文件适用于青贮玉米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rude Protein in Silage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NAIA 0359-2025《青贮玉米中粗蛋白的测定》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凯氏定氮法的样品处理步骤。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对样品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根据TNAIA 0359-2025的规定,在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青贮玉米中的粗蛋白含量时,首先需要将样品粉碎至通过40目筛,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称取约1克样品(精确到0.0001克),放入消化管内。接着加入适量的硫酸铜、硫酸钾和几颗玻璃珠,再缓慢加入浓硫酸进行消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样品完全干燥且无杂质,以免影响消化效果;二是控制好消化温度和时间,通常是在420℃左右消化3小时左右;三是消化结束后要冷却至室温后再进行蒸馏操作。
这项改进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对样品预处理的要求上,比如强调了粉碎度和均质化的重要性,这对于后续的消化过程至关重要。此外,还明确了消化剂的比例以及消化条件的具体参数,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从而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调整,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也增强了不同实验室间数据对比的一致性,为青贮玉米质量评估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在执行该标准时,严格按照这些新增或细化的操作规程来进行样品处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