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纤维级聚酯切片(PET)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其酯交换中间体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聚合反应生产的纤维级聚酯切片(PET),主要用于制造涤纶纤维。
Title:Fiber-grade Polyester Chips (PET)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ZB 3317-2023《纤维级聚酯切片(PET)》标准相较于旧版,在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上进行了多项优化。其中,“灰分含量”这一指标的变化尤为显著,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纯度及后续加工性能。
灰分含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将试样灼烧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量与原始试样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新版标准对灰分含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从原来的不超过80ppm提高到了不超过50ppm。这种变化反映了行业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需求。
那么如何准确测定灰分含量呢?首先需要准备样品,取样时应确保代表性,通常采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然后将样品置于洁净干燥的瓷坩埚中,在电炉上缓慢加热直至完全炭化,再移入高温炉内于600±25℃下灼烧30分钟。冷却后称重,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连续两次称量间的差异小于0.5mg为止。
通过这样的操作流程得到的数据可以反映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情况,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产品符合最新标准要求。同时这也提醒相关从业者关注原材料选择与生产工艺改进,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