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可靠性有关的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适用于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及技术交流。
Title:Reliability Terminology for Specialized Equipment in Electronic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M11
国际标准分类号:3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JT 10388-1993 是中国电子工业领域的一项国家标准,主要定义了与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可靠性相关的专业术语。这项标准为电子工业设备的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提供了统一的语言框架,确保了行业内信息交流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可靠性是电子工业设备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效率以及用户的满意度。
可靠性术语涵盖了设备在特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这些术语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管理、设计和生产等多个方面。例如,“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是一个关键指标,用于衡量设备在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失效率”,即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这些术语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量化设备的性能,并为改进提供依据。
根据SJT 10388-1993标准,可靠性术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这些术语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某知名电子设备制造商的生产线中,通过采用“平均无故障时间”的评估方法,他们成功将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提高了20%。这一改进不仅降低了维护成本,还显著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以某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为例,该公司在开发新一代基站设备时,采用了SJT 10388-1993中的多项可靠性术语。在设计阶段,他们通过“可靠性分配”技术,将整体可靠性目标分解到各个子系统,确保每个部件都能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在生产阶段,公司实施了严格的“可靠性测试”,包括高温、低温、振动等多种环境测试,以验证设备的稳定性。
此外,该公司还利用“失效率”这一术语,对设备的故障率进行了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他们发现某些模块的失效率较高,于是针对性地优化了这些模块的设计,并在后续批次中实现了显著的改进。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整体可靠性,还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的时间。
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可靠性术语也在不断演进。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可靠性术语可能会更加注重智能化设备的自诊断能力、远程监控能力和预测性维护能力。
例如,某企业正在研发一款智能传感器设备,该设备配备了先进的算法,能够实时监测自身的健康状态并提前预警潜在故障。这种设备的可靠性不仅体现在传统的硬件性能上,更体现在其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上。这表明,未来的可靠性术语将需要涵盖更多的软硬件交互内容。
SJT 10388-1993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可靠性术语为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标准化的术语体系,行业内的各方能够更好地沟通协作,共同推动设备性能的提升。无论是基本术语还是高级评估术语,它们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可靠性术语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电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