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南省中药材追溯体系中信息化标签的编码规则、数据结构、技术要求及应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标签设计与管理。
Title:Yunnan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 Part 5: Information Labe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云南省中药材追溯体系第5部分:信息化标签的新旧版本差异分析——以编码规则为例
在TYNZYC 0105-2023《云南省中药材追溯体系》的第5部分中,信息化标签是一个核心内容。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信息化标签的编码规则差异,进行深度解读。
旧版标准中,编码规则较为简单,主要采用的是静态编码方式。这种编码方式虽然易于理解,但缺乏灵活性和扩展性,难以适应中药材追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例如,在药材来源、生产批次等信息发生变化时,旧版编码无法及时更新,导致信息滞后,影响追溯效果。
新版标准对此进行了重大改进,引入了动态编码机制。动态编码能够根据中药材的实际生产和流通情况实时更新,确保每一批次药材的信息都是最新且准确的。具体来说,新版编码规则采用了多层次结构设计,包括基本信息层、状态更新层和附加信息层。基本信息层记录药材的基本属性如品种、产地等;状态更新层用于记录药材在不同阶段的状态变化,如加工、运输、存储等环节的变化;附加信息层则可以容纳更多个性化信息,如特殊处理要求或检测结果等。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编码的安全性和唯一性。通过引入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每个编码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同时,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新版标准对编码的长度、格式以及生成方法都做了明确规定,并提供了详细的示例供参考。
这种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不仅提升了编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也为中药材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新版编码规则的学习和应用,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更有效地实施中药材追溯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