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云南省中药材追溯体系中追溯码的编码原则、结构、生成方法及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追溯码设计、实施与管理。
Title:Yunnan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 Part 4: Traceability Code Encoding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云南省中药材追溯体系标准第4部分《追溯码编码规范》在推动中药材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新旧版本中追溯码编码规则的变化,特别是新增的动态编码机制及其实际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追溯码采用静态编码方式,即每个批次的产品拥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唯一标识符。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观,但在产品流通环节复杂的情况下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可能影响追溯效率和准确性。
新版标准引入了动态编码机制,这一改变显著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实时性。动态编码允许根据产品的不同状态生成相应的编码信息,例如从生产到仓储、运输直至销售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生成对应的动态码。这种变化使得追溯系统能够更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具体位置和状态。
以某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为例,实施动态编码后,当一批次产品完成包装进入仓库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初始的追溯码,并随着产品的移动自动更新编码内容,包括存储区域、温度湿度条件等信息。一旦产品被运往下一个目的地,编码再次更新,包含物流信息如承运商、车辆编号等。到达零售点后,最终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完整的溯源信息,包括原材料来源、加工过程、检验报告等。
这种动态编码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和时效性,还便于企业内部管理以及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督。同时,它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渠道,增强了公众对于中医药产品的信任感。
总之,云南省中药材追溯体系第4部分关于追溯码编码规范的新修订,尤其是动态编码机制的引入,标志着中药材追溯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不仅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手段,优化自身的运营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