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有色金属矿区场地固体废弃物与微生物协同固化及稳定化修复的技术要求、实施流程和效果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有色金属矿区场地固体废弃物的环境修复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Co-Curing and Stabilization Repair of Solid Wastes in Nonferrous Metal Mine Sites with Microorganisms
中国标准分类号:X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GRM 082-2023有色金属矿区场地固体废弃物与微生物协同固化及稳定化修复技术指南》相较于旧版,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细节和操作规范上有了显著改进。其中,关于“微生物菌剂选择与应用”的规定变化尤为突出,这是新标准的一大亮点。
在旧版标准中,对微生物菌剂的选择较为笼统,仅要求使用能够降解重金属的微生物,但并未具体说明如何筛选适合特定污染物的菌种。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微生物菌剂应根据目标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以及土壤性质来定制化选择。例如,对于含镉较高的矿区土壤,推荐使用耐镉且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芽孢杆菌属菌株;而对于铅锌复合污染区域,则需结合产酸能力和重金属络合作用较强的乳酸菌类群。
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修复效率,还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际应用时,首先需要采集待修复区域的土壤样本并检测其理化性质及主要污染物浓度。接着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筛选出最适配的微生物菌株,确保其能够在当地环境中良好存活并发挥最大效能。此外,还需注意控制菌剂投放量,避免过量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环境问题。
以某大型铜矿废弃地为例,该地表层土壤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砷和铜元素。依据新版标准的要求,技术人员先对土壤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多个候选菌株中挑选出了一种高效耐砷假单胞菌。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小试验证,发现该菌株不仅能有效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砷含量达70%以上,同时还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育,为后续植被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新版标准下微生物菌剂合理选用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显著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