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组合冲模中卸料圈的技术要求、尺寸及公差、材料与热处理、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组合冲模中的卸料圈设计、制造和验收。
Title:Combination Punch Die - Stripper Pl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J75
国际标准分类号:2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J 3020.6-1988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组合冲模的技术规范之一,主要涉及卸料圈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组合冲模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模具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卸料圈作为组合冲模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文将围绕 SJ 3020.6-1988 标准,从卸料圈的基本概念、技术要求、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卸料圈是组合冲模中的一个核心组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冲压过程中将冲压件从模具中顺利卸下。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精确的设计和制造。卸料圈通常安装在上模座或下模座上,通过弹性元件(如弹簧或氮气缸)提供足够的推力,确保冲压件能够平稳地脱离模具表面。卸料圈的设计不仅影响冲压件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SJ 3020.6-1988 对卸料圈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硬度指标等。这些要求旨在保证卸料圈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例如,卸料圈的表面粗糙度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减少摩擦并提高使用寿命;硬度指标则需满足特定的范围,以确保其在高压冲压环境下的稳定性。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卸料圈的安装方式和维护方法。例如,卸料圈应通过螺栓或销钉固定在模具上,以便于拆卸和更换。同时,定期润滑和检查也是延长卸料圈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卸料圈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汽车制造、家电生产、电子元件加工等多个行业。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冲压件是汽车车身制造的基础,而卸料圈则是确保冲压件质量的关键环节。某知名汽车制造商在其冲压车间中采用了符合 SJ 3020.6-1988 标准的组合冲模,其中卸料圈的设计经过优化,使得冲压件的合格率提高了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了10%。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冲压技术正在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未来的卸料圈设计也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环保性。例如,智能卸料圈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冲压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从而实现自动调整和优化。此外,环保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卸料圈的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SJ 3020.6-1988 标准为组合冲模中的卸料圈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对卸料圈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不断改进,可以进一步提升冲压工艺的整体水平,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