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白皮大蒜播种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白皮大蒜的种植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ing of Xinjiang White Skin Garlic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新疆白皮大蒜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其播种技术规程对提升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TSHZSAQS 00236-2024《新疆白皮大蒜播种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内容是关于“播种深度”的规定。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将播种深度由原来的“5-7厘米”调整为“6-8厘米”,这一变化看似细微,却对实际生产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为何要调整播种深度?根据农业专家的研究表明,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这种调整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萌发。同时,更深的播种深度还能避免春季强风对幼苗造成机械损伤,提高幼苗成活率。
那么如何正确应用这一新规定呢?在实际操作中,种植户需要确保播种机具能够精准控制下种深度,并且在不同地块上灵活调整参数。例如,在沙质土壤中,由于透水性强,可选择接近上限值(8厘米);而在粘重土壤中,则建议靠近下限值(6厘米),以防止积水导致烂种现象发生。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配套措施的完善。比如结合地膜覆盖技术,不仅能进一步保温保湿,还有助于调节根系生长方向,使植株更加健壮。另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也至关重要,通常应在当地气温稳定回升至10℃以上时进行,这样既能保证出苗整齐,又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总之,《新疆白皮大蒜播种技术规程》中关于播种深度的调整,体现了科学种植理念的进步,对于推动当地大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种植户应当充分理解并掌握这一变化背后的原理及其具体应用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栽培技术,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