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常太枇杷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莆田市常太镇生产的常太枇杷的质量评定与管理。
Title:Quality Grade of Changtai Loqu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常太枇杷作为福建省福州市的重要特色农产品,其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最新的TFJAASS 004-2024《常太枇杷质量等级》中,与旧版标准相比,有一项关键变化值得深入探讨,即对“果径”的分级标准进行了调整。
在老版本的标准中,常太枇杷的果径分级较为简单,通常分为大果、中果和小果三个等级。然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分类被细化为五个等级:特大果(≥65mm)、大果(60-64mm)、中果(55-59mm)、小果(50-54mm)以及极小果(<50mm)。这种细化不仅更精确地反映了枇杷的实际大小分布,也为市场提供了更为细致的产品划分依据。
那么,这项变化如何应用呢?首先,生产者需要在种植过程中更加注重果树管理,包括合理施肥、修剪枝叶等措施来控制果实大小。其次,在采摘环节,应配备专业的测量工具,如卡尺,以确保每批次产品的果径符合相应的等级要求。此外,销售商也需根据新的分级标准调整采购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这样的细化调整,不仅可以提升常太枇杷的整体品质形象,还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