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聚乙烯中甲基(共聚单体)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聚乙烯材料中甲基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methyl (comonomer) content in polyethylene - 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G46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HT 1816-2017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通过红外光谱法测定聚乙烯中甲基(共聚单体)的含量。以下是与该标准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该标准主要用于通过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聚乙烯中甲基(即共聚单体)的含量。这种分析对于评估聚乙烯材料的性能、质量控制以及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甲基含量是指聚乙烯中由共聚单体引入的甲基基团的数量。甲基含量直接影响聚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熔点、结晶度、韧性等。较高的甲基含量通常会降低材料的硬度并提高其柔韧性。
红外光谱法利用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与聚乙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识别和量化甲基基团。甲基基团在红外光谱中具有独特的吸收峰,通过对这些特征峰的强度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甲基的含量。
是的,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使用已知甲基含量的标准样品对仪器进行校准。这一步骤有助于建立准确的校准曲线。
虽然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但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建议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进行验证。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对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由于其甲基含量较低,可能需要更灵敏的检测方法。
测试结果应包括甲基含量的具体数值、测量条件(如仪器型号、波长范围)、样品信息以及任何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结果应以科学的方式记录并存档。
如果没有红外光谱仪,可以考虑使用气相色谱法(GC)或其他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甲基含量。不过,这些方法可能需要更多的样品预处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