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乙烯-丙烯共聚物(EPM)和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EPDM)中乙烯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乙烯-丙烯共聚物(EPM)和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EPDM)中乙烯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ethylene in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 (EPM) and ethylene-propylene-diene terpolymer (EPDM)
中国标准分类号:G42
国际标准分类号:8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SHT 1751-2005”标准中,乙烯的测定是关键环节之一。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以下是基于标准核心原则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将仪器校准频率从固定周期改为动态评估模式。通过定期监测仪器性能,仅在必要时进行校准,减少频繁校准带来的资源浪费。
引入半自动或全自动样品预处理设备,减少人工操作误差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探索性价比更高的替代试剂,并验证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从而降低试剂采购成本。
采用更高效的数学模型或软件工具,简化数据处理步骤,缩短分析时间。
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标定次数,采用多点标定法代替单点标定,降低标定材料消耗。
对于相似批次的样品,采取分组测试策略,集中资源完成一次测试后推算其他样品的结果,减少重复工作量。
建立实时环境参数监控系统,确保实验室温度、湿度等条件始终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误差。
针对不同岗位设计模块化的培训内容,使员工快速掌握所需技能,减少培训时间和成本。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部分材料可用于后续实验,减少资源浪费。
搭建远程协作平台,实现跨部门或跨地区的数据共享与交流,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沟通成本。
以上方案旨在通过灵活调整流程细节,在不违背标准核心原则的前提下,达到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