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地下工程中锚喷支护施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地下洞室及边坡的锚喷支护施工。
Title:Code for Anchorage and Shotcrete Suppor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ydro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Underground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DJ 57-1985 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地下工程中的锚喷支护施工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这项规范的出台,不仅为地下工程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还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锚喷支护是一种将锚杆与喷射混凝土相结合的支护方式,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其核心在于通过锚杆固定岩体,同时利用喷射混凝土形成保护层,从而达到加固围岩、防止坍塌的目的。这种技术具有施工灵活、成本较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下工程。
在SDJ 57-1985 中,锚喷支护被定义为一种主动支护手段,其目的是增强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外部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规范明确指出,锚喷支护的设计应基于地质条件、施工环境以及工程需求综合考虑,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能够保持稳定性和耐久性。
SDJ 57-1985 对锚喷支护施工的具体流程和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
以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为例,该工程采用了锚喷支护技术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在施工初期,由于围岩节理发育严重,传统的支护方法难以满足需求。通过采用SDJ 57-1985 的指导,施工方优化了锚杆布置方案,增加了加密间距,并调整了喷射混凝土的配比。最终,该工程成功实现了围岩稳定,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据数据显示,在类似工程中,采用锚喷支护技术可有效降低围岩变形量约30%,同时节约成本达20%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锚喷支护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优越性。
尽管SDJ 57-1985 已经成为经典规范,但随着科技的进步,锚喷支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使得锚杆安装更加精准,而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研发则进一步提升了支护效果。未来,锚喷支护技术有望朝着自动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综上所述,SDJ 57-1985 作为锚喷支护施工的重要指导文件,不仅奠定了我国水利水电地下工程的技术基础,也为后续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实际应用中,只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锚喷支护的作用,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