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农业
  • SCT 7202.1-2007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 第1部分:压片显微镜检查法

    SCT 7202.1-2007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 第1部分:压片显微镜检查法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压片显微镜检查法病原检测
    15 浏览2025-06-07 更新pdf0.22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压片显微镜检查法的适用范围、原理、样品采集与处理、检查步骤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的初步筛查和诊断。
    Title: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Baculovirus of Penaeus monodon - Part 1: Squash Microscop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 封面预览

    SCT 7202.1-2007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 第1部分:压片显微镜检查法
  • 拓展解读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压片显微镜检查法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是影响对虾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规范该病毒的检测方法,SCT 7202.1-2007 标准提出了压片显微镜检查法作为诊断手段。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的第一部分,探讨其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价值。

    技术原理

    压片显微镜检查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备样品的压片,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特征。MBV 的典型形态为直径约 40-50 纳米的小球形颗粒,具有明显的包膜结构。通过染色技术增强对比度,可更清晰地识别病毒颗粒。

    • 样品制备:从疑似感染的对虾组织中提取样本。
    • 染色处理:采用特定的染料(如碘液或荧光染料),使病毒颗粒更加明显。
    • 显微镜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并记录病毒颗粒的形态。

    操作步骤

    以下是按照 SCT 7202.1-2007 标准执行压片显微镜检查的具体步骤:

    1. 样品采集:从患病对虾的肝胰腺或血液中提取组织样本。
    2. 样品处理:将样本均匀涂抹于载玻片上,形成薄层。
    3. 染色处理:滴加适量染料,静置 3-5 分钟后用蒸馏水冲洗。
    4. 制备压片:覆盖盖玻片,轻轻按压以去除多余液体。
    5. 显微镜观察: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病毒颗粒,记录其形态特征。

    应用价值

    压片显微镜检查法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诊断工具,在对虾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实验室和养殖场使用。然而,其局限性在于无法提供病毒的基因信息,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 优点:快速、经济、直观。
    • 局限性:无法区分病毒亚型,需配合其他检测方法。

    结论

    压片显微镜检查法是 SCT 7202.1-2007 标准中推荐的一种有效诊断手段。尽管其技术要求相对简单,但其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实验条件。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优化染色技术和显微镜设备,以提高检测效率和灵敏度。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SCT 7203.1-2007 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诊断规程 第1部分:PCR检测方法

    SCT 7202.2-2007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诊断规程 第2部分:PCR检测法

    SCT 7202.3-2007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诊断规程 第3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SCT 7203.3-2007 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诊断规程 第3部分:新鲜组织的T-E染色法

    SCT 7203.2-2007 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诊断规程 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