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鲂亲鱼和苗种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广东鲂亲鱼和苗种的生产、检验和流通。
Title:SCT 1134-2016 Guangdong Fang Broodstock and F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淡水湖泊和河流中的优质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保障广东鲂的可持续发展,亲鱼的选择与培育以及苗种的繁育和养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SCT 1134-2016 是一项专门针对广东鲂亲鱼和苗种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广东鲂的繁殖和养殖流程,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亲鱼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广东鲂苗种的生长潜力和养殖效益。根据SCT 1134-2016的规定,亲鱼应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在实际操作中,亲鱼的培育环境也至关重要。例如,广东省某大型养殖场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为亲鱼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营养丰富的饲料,成功提高了亲鱼的繁殖成功率。数据显示,采用优化后的培育方案后,亲鱼的产卵量平均提升了约20%。
苗种的繁育是广东鲂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SCT 1134-2016对苗种的繁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孵化条件、水质控制和疾病预防等方面。
在孵化阶段,水温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水温维持在22℃-28℃之间时,广东鲂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此外,孵化用水需经过严格的过滤和消毒处理,以避免病原菌的侵入。某科研机构通过实验发现,在优化后的孵化条件下,广东鲂苗种的成活率从原来的70%提升至90%以上。
苗种的日常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含量等)并及时调整,可以有效降低苗种的死亡率。同时,科学合理的投喂策略也是提高苗种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添加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料,可显著增强苗种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
近年来,广东鲂的养殖业在华南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广东省为例,该省多个大型水产养殖场均采用了SCT 1134-2016的标准进行亲鱼和苗种的管理。这些养殖场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大幅提高了广东鲂的产量,还显著改善了产品质量。
例如,某知名水产企业通过实施标准化的亲鱼培育和苗种繁育方案,年产量达到了500吨以上。该企业的广东鲂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远销东南亚多个国家。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采用SCT 1134-2016标准后,其养殖成本降低了约15%,而经济效益却提升了近30%。
SCT 1134-2016为广东鲂亲鱼和苗种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广东鲂养殖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之,广东鲂亲鱼和苗种的管理是实现该物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严格执行SCT 1134-2016标准,结合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广东鲂养殖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