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鲤鱼苗、鱼种培育的场地与环境条件、清塘消毒、鱼苗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及鱼种捕捞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建鲤鱼苗、鱼种的培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Jian Carp Culture - Part 4: Fingerling and Fry Rearing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CT 1080.4-2006 是中国农业标准化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其核心在于指导建鲤鱼苗和鱼种的科学培育。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是中国特有的优良淡水鱼类品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然而,要实现建鲤的高效养殖,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培育技术规范。本部分规范主要涵盖了鱼苗和鱼种培育的关键环节,包括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控以及日常管理等。
水质是鱼苗和鱼种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根据SCT 1080.4-2006 的要求,水质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例如,在江苏某大型建鲤养殖场,通过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参数,成功将鱼苗成活率提高了15%。这表明,科学的水质管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饲料投喂直接影响鱼苗和鱼种的生长速度及免疫力。根据规范,饲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在山东某建鲤养殖场,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并结合天然饵料(如浮游生物),使鱼种的日增重率达到1.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实践证明,合理的饲料配比和投喂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养殖效益。
疾病防控是建鲤养殖中的另一大重点。规范指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浙江某建鲤养殖场通过建立完善的疾病预警机制,成功将鱼苗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这不仅减少了经济损失,还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日常管理是鱼苗和鱼种培育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规范强调以下几点:
广东某建鲤养殖场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全年无重大疾病爆发的目标。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风险,还提高了养殖效率。
SCT 1080.4-2006 建鲤养殖技术规范第4部分为鱼苗和鱼种的培育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从水质管理到饲料投喂,再到疾病防控和日常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养殖的成功与否。通过科学规范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建鲤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还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建鲤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