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虹鳟鱼苗和鱼种培育的技术要求,包括培育环境、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虹鳟鱼苗和鱼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ainbow Trout Cultivation - Seedling and Fry Breeding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CT 1030.4-1999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虹鳟鱼苗是指刚孵化出的幼鱼,通常在孵化后的几天内开始进食;而鱼种则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人工饲养后达到一定规格(一般为5-10厘米)的幼鱼。
虹鳟鱼苗和鱼种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清洁、低温(12-18°C)且富含溶解氧的流水环境。此外,池塘或网箱底部应保持无淤泥,水体流动需均匀。
虹鳟鱼苗初期可以喂食浮游生物或人工配合饲料,随着生长逐渐过渡到颗粒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35%-45%之间,颗粒大小要根据鱼苗的体型调整。
鱼苗培育初期每平方米水体的放养密度不宜超过500尾,随着鱼苗生长逐步降低密度,最终鱼种阶段的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0-100尾。
是的,虹鳟鱼对溶氧需求较高,建议配备增氧机以保证水体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毫克/升。
运输前需停食1-2天,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排泄物污染。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并充氧充足,运输时间尽量缩短。
该标准规定了虹鳟鱼苗和鱼种培育的技术流程,包括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环节,同时明确了鱼苗和鱼种的质量指标及验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