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围手术期肺高压危象的预防和护理的基本原则、评估方法、干预措施及管理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从事先天性心脏病诊疗和护理的相关人员。
Title: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risi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肺高压危象的风险较高,这不仅影响手术的安全性,还可能对患者的长期预后造成严重影响。《TGDNAS 033-2023 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高压危象的预防和护理》标准在这一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药物干预”方面的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围手术期肺高压危象的药物干预更多依赖于经验性用药,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而新版标准则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策略,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例如,在使用前列环素类药物时,新版标准明确指出需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变化,并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具体应用方法如下:首先,临床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状况,包括但不限于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等信息;其次,在实施前列环素类药物治疗前,必须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因病情波动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再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配制溶液,并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输注,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最后,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血压下降明显或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应及时暂停给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时,除了心血管专科医师外,还需要呼吸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共同参与讨论,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经过充分论证。这种跨学科合作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体诊疗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总之,《TGDNAS 033-2023》关于药物干预部分的变化体现了医学进步与实践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深入理解并正确执行这些新要求,可以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肺高压危象的发生几率,为他们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