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学实验室建立和实施内部审核的程序、内容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实验室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的过程。
Title:Laboratory Internal Audit Guidelines for Medical Laborato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什么是实验室内部审核?
实验室内部审核是指实验室按照自身管理体系的要求,定期对自身的运作进行系统性检查和评估的过程。其目的是验证实验室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如RBT 196-2015)以及自身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为什么需要进行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持续改进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审核,可以发现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偏差,确保实验室的服务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此外,这也是满足外部评审机构要求的一项必要活动。
谁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通常由经过培训并具备独立性的人员(即审核员)负责实施。这些审核员应与被审核的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以保证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计划和具体安排一般由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内部审核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RBT 196-2015对内部审核频率有何要求?
RBT 196-2015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审核频率,但建议实验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对于关键领域或高风险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审核频次。
如何判断内部审核的结果是否合格?
合格与否取决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数量和严重程度。如果存在严重不符合项(如影响检测结果有效性的重大偏差),则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实验室应确保所有不符合项均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区别是什么?
内部审核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如何确保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内部审核完成后,实验室应如何记录和保存相关资料?
实验室应将内部审核的所有记录(包括计划、报告、不符合项清单及纠正措施等)归档保存,保存期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后续审查,还能为未来的改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