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口腔修复体纯钛支架(桥)架的技术要求、设计规范、材料性能、制造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的口腔修复体纯钛支架(桥)架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
Title:Additive Manufacturing - Pure Titanium Frameworks (Bridges) for Dental Resto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MDI 108-2023《增材制造口腔修复体纯钛支(桥)架》标准在技术细节和应用要求上较旧版有显著提升。本文聚焦于“表面粗糙度控制”这一关键变化,深入解析其对实际生产的意义及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增材制造纯钛支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较为宽泛,仅规定了最大值为Ra 1.6μm。然而,在新版标准中,不仅细化了粗糙度的具体范围,并且新增了Ra 0.8μm和Ra 1.2μm两个中间等级,以适应不同临床需求。例如,Ra 0.8μm适用于需要更高生物相容性的病例,而Ra 1.2μm则更适合普通情况下的使用。
这种调整直接关系到产品性能与患者体验。一方面,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减少金属离子释放的风险,从而增强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适当的表面纹理有助于促进骨组织的附着,加快术后愈合过程。
为了满足这些新的标准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如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来调控熔池尺寸;其次,利用后处理技术如喷砂或化学蚀刻进一步优化表面特性;最后,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确保每批次产品的质量一致性。通过以上手段,制造商能够更好地把握表面粗糙度控制的关键点,从而生产出符合最新标准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