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风险评估、应急预案、设施建设、科普宣传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的单位和部门。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Demonstration Commun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QXT 356-2016 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导则》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按优先级排序。
问题描述: QXT 356-2016 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它如何帮助社区应对气象灾害?
详细回答: QXT 356-2016 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标准,旨在指导社区建设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的示范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标准化的措施提高社区对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的预防、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导则强调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和社会参与,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并保障居民安全。
问题描述: 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详细回答: 根据导则,示范社区需满足以下条件:
问题描述: 预警信息发布设施包括哪些内容?社区应该如何配置这些设施?
详细回答: 预警信息发布设施主要包括:
问题描述: 社区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符合示范社区的要求?评估过程是怎样的?
详细回答: 评估过程通常由地方气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审核。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问题描述: 导则是否适用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是否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详细回答: 导则适用于不同类型社区,但具体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城市社区通常更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如智能监测和信息化管理;而农村社区则更关注宣传普及和基层组织的作用。无论哪种类型,导则的核心理念——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和社会参与——都具有普遍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