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监理内容与方法以及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of Soil Pollution Risk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Projects in Construction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AHEPI 0010-2025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中关于“污染物排放监测”条款为例,解析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及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污染物排放监测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需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检测,但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检测频次、检测点位设置以及数据记录方式。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部分得到了显著细化。首先,明确了监测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典型污染物,并且根据工程阶段的不同(如前期准备、施工期、后期维护),规定了不同的监测频率。例如,在施工期间要求每日至少一次现场采样分析,而在后期维护阶段则可以调整为每月一次。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当科学合理,既要覆盖整个修复区域,又要能够准确反映污染物变化趋势。为此,建议采用网格布点法结合关键污染源位置的方法来确定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并确保每个监测点都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地理位置坐标、周围环境状况描述等内容。
最后,在数据管理方面,新版标准要求所有监测数据必须及时录入电子信息系统,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便于后续查阅与分析。同时,还鼓励使用自动化设备提高监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TAHEPI 0010-2025》不仅增强了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性,也为提升整体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需严格按照最新版本的规定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