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 eSIM 的智能腕式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质量评定程序。本文件适用于采用 eSIM 技术的智能腕式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生产和检测。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Wrist-Worn Wearable Devices Based on eSIM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ZSA 202-2023《基于eSIM的智能腕式可穿戴设备技术规范》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是关于设备功耗管理的要求。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功耗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规定,特别是针对设备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流消耗限制。
以典型应用场景为例,在待机状态下,设备的平均电流消耗不得超过50微安。这一要求旨在确保即使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设备也能保持较低的能耗,从而延长电池寿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制造商需要优化硬件设计,比如选择低功耗的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并且合理规划软件算法以减少不必要的后台活动。
此外,对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电流消耗也有明确规定:当设备处于活跃的数据传输状态时,峰值电流不应超过200毫安。这需要通过高效的电源管理系统来实现,包括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VFS)技术和智能休眠唤醒机制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为了满足这些新的功耗管理要求,开发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硬件选型:优先选用具有低功耗特性的元器件;
2. 软件优化:编写高效能的代码逻辑,避免资源浪费;
3. 系统集成测试:定期检测各个组件的实际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参数设置;
4. 用户体验考量: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非必要操作带来的额外电量损耗。
总之,《基于eSIM的智能腕式可穿戴设备技术规范》(TZSA 202-2023)通过引入更为严格的功耗管理条款,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持久便捷的使用体验。企业应当重视这一变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充分考虑并落实相关措施。